<button id="6drvh"></button>

<acronym id="6drvh"><dd id="6drvh"></dd></acronym>

<button id="6drvh"><listing id="6drvh"><i id="6drvh"></i></listing></button><p id="6drvh"><dd id="6drvh"></dd></p>
<p id="6drvh"></p>

<p id="6drvh"><nobr id="6drvh"></nobr></p>
<p id="6drvh"></p>

新聞動態

行業資訊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行業資訊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汽車行業重大事件
發表時間:2019-09-30     閱讀次數:     字體:【

自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之日起,從黨和國家發展汽車工業的宏觀決策,到一汽、東風等大大小小汽車項目的具體實施;從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確立,到引進先進技術、對外合資合作;從兩部汽車產業政策的先后發布、實施,到進一步擴大開放﹍﹍70年來,我國汽車產業發生了數不清的大事。經過專家推薦、評議,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推選出中國汽車產業最具代表性的7件重大事件。

一汽建成,“解放”問世:汽車工業艱難起步

歷史總在不經意間“輪回”。今年6月,中俄雙方領導人共同見證,中國一家自主品牌的俄羅斯圖拉工廠正式投產,再度譜寫國際化的新篇章。而在70年前,人們很難想象,中國汽車工業有一天能“反哺”這片寒冷而廣袤的土地。

t01b5df8550c05fecb0.jpg?size=550x371

新中國成立之初,汽車工業一片空白,更沒有成型的汽車廠。1949年12月,毛澤東主席在訪蘇期間參觀了斯大林汽車廠,他對隨行的同志說:“我們也要有這樣的工廠!

1950年3月,重工業部汽車籌備組成立,第一汽車制造廠最終定址長春;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車制造廠舉行奠基典禮,新中國的第一座汽車廠拔地而起。

t016570e9f388f85c21.jpg?size=550x372

工廠建立后,毛澤東主席從“解放”、“勝利”、“前進”等五六個名字中圈定了“解放”作為新車的名字。1956年7月13日,第一批解放汽車在長春第一制造廠下線成功,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汽車的歷史——“解放”這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名字開始在神州大地上暢行,中國汽車工業也以此為原點,開啟嶄新的時代。

北京吉普誕生:汽車行業進入“合資時代”

從第一家合資汽車企業誕生至今,對外合資合作在中國已經走過30多年,在中國汽車的成長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跡,并為中國汽車產業的騰飛做出了突出貢獻。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乘用車銷售2370.98萬輛,合資品牌貢獻占比59.56%。

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提出了“利用外資”的觀點:現在研究財經問題,有一個立足點要放在充分利用、善于利用外資上,不利用太可惜了。此后,鄧小平同志明確批示:“轎車可以合資”,為汽車合資經營奠定了基調。

t01e317a9b9f391c0ab.jpg?size=550x379

北京汽車制造廠與美國汽車公司簽訂合資經營總合同

經過多番磋商,北京汽車制造廠與美國汽車公司率先于1983年5月5日在人民大會堂簽訂合資經營總合同。這一協議的簽訂,標志著我國汽車產業正式邁入“合資時代”。

1984年10月10日,中德雙方組建上海大眾汽車合資公司,50:50的股比形式,也為此后的合資合作樹立了“樣本”;1985年3月15日,廣州標致簽約落地,與北京吉普和上海大眾一同,被稱為“我國第一代轎車合資企業”。

在多年的合資合作過程中,中外雙方文化和觀念的碰撞、傳統手工業與現代制造業的碰撞、各方股東多種博弈的碰撞、不同思維方式甚至行為習慣的碰撞,為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和閱歷。

北戴河會議:相關轎車企業獲得“準生證”

如今,我國汽車市場乘用車產銷規模遠大于商用車,而在改革開放初期,轎車卻是連“準生證”都沒有的“黑戶”。彼時,在重卡、輕卡、輕客領域,國家主導引入了大量先進的技術和產品,商用車體系迅速發展壯大,轎車產業則幾乎一片空白。

隨著中國經濟迅速復蘇,數以十萬計的轎車需求引發了一輪進口熱潮。幾十萬輛外國轎車通過各種渠道潮水般地涌進國門,并帶走了大量寶貴的外匯。有數據統計:僅在1984年,由于進口汽車流出的外匯就相當于中國汽車工業30年總投資的兩倍多。

這一現象引起了中央決策層的高度關注。80年代中期,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計委、國家經委組織參與的兩次大型高層論證會先后召開,就中國要發展轎車工業一事在經濟界取得了共識。1987年8月,在避暑勝地北戴河,國務院汽車工業發展領導小組聽取了中汽聯理事長陳祖濤關于發展轎車的匯報,對發展轎車工業原則上表示同意。

t019d0868622543b7b3.jpg?size=550x404

根據北戴河會議紀要,中央很快作出了建立轎車產業的重大決策,相關企業的轎車生產終于獲得了“準生證”。該項決策確立了一汽、二汽、上海作為我國“三大”轎車生產基地,天津大發、北京吉普、廣州標致為“三小”生產基地;此后又確定了兩個微型轎車生產基地,我國轎車產業邁入新征程。

《汽車工業產業政策》頒布:確定發展方向

如今路上行駛的各色車輛中,私家車占絕大多數,但又有多少人還記得,在上世紀80年代,私人購車是要先經過政府相關部門審批……乘用車開始進入家庭,還要從1994年的我國第一部產業政策說起。

t01a61af0d59d62b417.jpg?size=550x418

《汽車工業產業政策》發布

1994年,《汽車工業產業政策》發布,明確了以轎車為主的汽車發展方向,首次提出鼓勵汽車消費,允許私人購車,并要求合資產品的國產化率要達到60%-80%。由此確立了“引進、消化、吸收”,促進國產化,培養自主發展的思路,提出“高起點、大批量、專業化”建設轎車產業的戰略方針。自此,中國汽車工業的宏觀發展方向確立。

更為重要的是,《政策》的制定和發布,意在使汽車生產基本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同時解決汽車行業發展的散、亂、差問題;實現規模經濟,促進產業組織的合理化,并增強企業集團競爭力和產品研發能力。

t0144fbacef5a0be515.png?size=550x399

《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發布

《政策》發布并執行十年后,基于世界汽車市場的格局變化和國內汽車產業在制造、消費等方面的新變化,中國政府及時制定并正式出臺了《汽車產業發展政策》!靶抡弊钔怀龅奶攸c是將對汽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的審批管理制度,更改為實行備案和核準兩種方式——審批制度的取消,也標志著我國汽車行業管理模式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汽車工業開始接軌世界

在8月31日舉行的2019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副司長宋先茂指出,我國汽車出口的發展空間巨大,在未來3-5年內,汽車整車出口的規模將有望在百萬輛級的基礎上實現突破——我國汽車產業在全球競爭中的強烈自信,與我國最初加入WTO時全行業的忐忑、不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001年11月10日,在多哈舉行的世貿組織第四次部長級會議上審議并批準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我國隨即遞交了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的通知書。一個月后,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

t01df46bb360b6181c0.jpg?size=550x377

對于當時的汽車產業而言,加入WTO既是一次艱難的挑戰,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機遇。其中,WTO有關汽車方面的主要條款與我國當時實行的《汽車工業產業政策》之間的沖突,也促使政府盡快出臺了新的政策;而關稅降低引發的價格斗爭、投資政策的改變、基礎技術研究的短板等,為國內汽車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同時也為自主品牌奮發向上提供了全新動力。

自2001年我國加入WTO以來,國家陸續發布了一系列政策來規范和支持我國汽車產業的自主創新。2001年開始,我國汽車工業總產值便呈穩步上升趨勢;2005年我國汽車產業實現了“凈出口”;2012年,我國汽車出口量成功突破百萬輛,站上了新的臺階。

成全球最大新車市場:外企加碼,自主崛起

今年1-8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593.9萬輛和1610.4萬輛,雖然同比分別下降12.1%和11%,仍比全球第二大汽車市場的美國高出一倍有余。.

t011d3c7606e1a09409.jpg?size=550x365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信息,我國于2009年以產銷1379.10萬輛、1364.48萬輛的成績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新車市場。到2018年,中國汽車產銷量連續十年蟬聯全球第一。

迅猛的發展勢頭和巨大的市場潛力,使跨國車企對中國市場青睞有加。2010年以來,各跨國車企或調整戰略,或擴充產能,或更改產品設計,以滿足中國汽車消費者的需求,進而實現自身的發展。

與此同時,自主品牌也在不斷擴大的市場中抓住了發展機遇,在2009年還只有257.8萬輛銷售規模,到2017年銷量已突破1000萬輛。此外,我國電動車銷量也連續四年位居世界第一,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占新能源汽車全球總銷量的一半以上。

進一步擴大開放:推動國內車企創新、升級

2018年4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上宣布,中國在擴大開放方面將采取多項重大舉措,包括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以及主動擴大進口四個方面。其中,汽車、船舶、飛機等已經具備開放基礎,下一步要盡快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特別是汽車行業外資限制。

4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就“制定新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及制造業開放”答記者問時表態:將于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t01c963f6043c978cb5.jpg?size=550x366

10月11日,寶馬集團和華晨汽車集團聯合宣布,寶馬集團還將以36億歐元增持華晨寶馬25%股權,在合資公司中,外放持股將達到75%,成為首家股比開放“吃螃蟹”的合資企業。

國家相關部委多次強調,汽車產業在一定發展基礎上,只有開放才能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只有開放才能“倒逼”企業創新,只有開放才能集聚國內外資源。目前我國制造業已基本開放,下一步擴大開放的方向很明確,就是要實現全面開放。

轉自:360汽車

 
上一篇:淺談PCB印制電路板清洗問題
下一篇:市監總局:新能源車冒煙/起火事故需在12小時內報告
91麻豆精品_亚洲片国产一区一级在线观看_色欲密臀av一区二区三区_乱色老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button id="6drvh"></button>

<acronym id="6drvh"><dd id="6drvh"></dd></acronym>

<button id="6drvh"><listing id="6drvh"><i id="6drvh"></i></listing></button><p id="6drvh"><dd id="6drvh"></dd></p>
<p id="6drvh"></p>

<p id="6drvh"><nobr id="6drvh"></nobr></p>
<p id="6drv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