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汽車的安全性能,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駕駛員和乘客的安全?是的,乘員安全是汽車安全性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還有嗎?沒錯,還有行人的安全。除了人的安全,還有嗎?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汽車安全性能。
誰的安全
隨著汽車行業的發展,道路上的車輛越來越多,車速越來越快,事故的數量也隨之增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數據,全世界每年因為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已經超過了100萬。為了最大限度保障人們的出行安全,車企在研發汽車時,對其安全性能也越來越重視。
但是,安全性能究竟是在保護誰的安全?
這個問題可能會讓你覺得奇怪,當然是保護人的安全了。這當然沒錯,但是并不全面。按照對象,安全可以分為人的安全和車的安全兩種。
人的安全,包括乘員的安全和行人的安全,對應于法規上的乘員保護和行人保護。比如,C-NCAP2018版中乘員保護70分(權重70%),行人保護15分(權重15%)。除此之外,主動安全占15分,權重同樣是15%。
人的安全清楚了,車的安全是什么?車和人一樣,在碰撞過程中也會“受傷”,“受傷”后也需要“治療”。所以,車的安全指的是盡可能避免車輛受到碰撞,碰撞后方便維修,并且維修成本盡可能地低。
舉個例子。汽車防撞梁和前縱梁之間安裝吸能盒,作用是在前碰中吸收能量。吸能盒前后分別通過連接件和防撞梁、前縱梁相連,目的就是為了在事故發生后方便更換,降低維修成本。

所以,在汽車的設計階段,人和車的安全需要兼顧。
如何實現安全性能
實現安全性能的途徑有兩種,你肯定也知道: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不過,在第一次接觸到這個概念時,我其實很迷茫,安全就安全嘛,“主動”和“被動”到底是什么意思?很讓人費解。相比之下,我更喜歡清華大學周青教授的說法。
主動安全,指的是如何避免產生碰撞,叫做“碰撞規避”更合適;被動安全,指的是碰撞發生后,如何減小產生的傷害,叫做“碰撞安全”更貼切。
常見的主動安全部件有ABS防抱死制動系統,AEB自動緊急制動系統等。比如,在C-NCAP2018版主動安全評分中,ESC電子穩定控制系統占4分,AEB占11分。
和主動安全不同,被動安全則需要在事故發生后保護乘員和行人的生命安全。如何保護乘員呢?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碰撞的3個階段。
第一階段:車輛結構和外部物體的碰撞。比如正碰中,車輛和剛性壁障發生碰撞。
第二階段:乘員與約束系統的碰撞。比如乘員和座椅、安全帶、安全氣囊等的接觸。
第三階段:乘員體內器官之間的碰撞。
保證第一階段的安全,方法是提高車身耐撞性;第二階段的安全,方法是提高約束系統性能。第三階段這里不做討論。
所以,我們可以認為:
被動安全 = 車身耐撞性 + 約束系統
車身耐撞性包括:通過塑性變形吸受能量,提供足夠的乘員生存空間,保持合理的加速度曲線。
乘員約束系統包括:座椅、安全帶和氣囊。主要作用是降低乘員和內飾的接觸、受傷的風險。
總結
通常我們所說的安全,按照對象可以分成人的安全和車的安全兩種;提高安全的途徑同樣也是兩種,分別是主動安全(規避)和被動安全(碰撞)。
知識卡片

End
轉自:汽車CEA仿真